Vol.064 玩不是轻浮,而是更高阶的认真

点击查看→如何正确使用求知行囊阅览室

内容不断更新,建议购买会员永久查看

zhuce.jpg

“游戏”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词,但我们往往把它狭义化:要么视作消遣娱乐,要么贬为“不务正业”。

事实上,游戏几乎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,制度、身份、关系、思想,甚至是我们的存在本身都可以看作是一场游戏。

货币、法律、时间、度量衡,本质上都是“约定俗成”的规则。我们同意一张印刷纸能换一袋米,就叫它“钱”;

我们同意地球赤道那条线是零度经纬,它就成为全球坐标的起点。所有这些制度并非天然存在,而是人类共同设定的“规则场”。一旦大家忘记这些只是规则,就会把制度误以为是永恒真理,从而陷入僵化。

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同样遵循游戏般的规则:有合作的互惠,有竞争的博弈,有亲密关系里的暗示与边界。

心理学家艾瑞克·伯恩甚至写过一本经典著作《人生游戏》(Games People Play),专门分析人际关系中那些重复上演的“剧本”——比如受害者、拯救者、迫害者之间的三角循环。

甚至,科学理论、哲学体系,表面上是在追问“真理”,实则也是一种思维的玩法。康德提出先验范畴,尼采提出权力意志,佛教讲空性,这些概念不仅是回答问题,更像是不同的“棋局设定”。不同思想体系就是不同的游戏规则,参与其中的人根据规则展开推演与创造。

我们就像一个个沉迷的玩家:在制度里忘了规则只是约定,在关系里忘了剧本只是循环,在身份认同中把面具当成真面目,在思想体系里把假设当作唯一真理。

当社会角色的束缚、身份的焦虑、规则与目标的驱赶让我们透不过气时,本期内容就像一记重锤,直击内心。Alan Watts 在其中奉上一场关于“人生本质”的系统性剖析与辛辣反讽。

Watts 用“小丑”/“愚者”这个形象,把我们习以为常的“严肃”“重要性”“自我认同”一一解构。他不仅挑战了西方主流的神话(无论是基督教的“天父—罪人”叙事,还是现代科学的“机械宇宙—偶然产物”叙事),更用“游戏”隐喻,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:

我们是不是都被自己创造的游戏规则困住了?“身份”“自我”“死亡”“意义”——这些看似沉重的议题,是否只是我们集体同意的一场大游戏?

作者的论证链条可能并不完美,甚至充满跳跃与假设,但正因如此,它才更值得我们带着怀疑与批判去阅读。

读罢,你可能会发现,也许真正的自由不是逃出游戏,而是学会带着笑声继续玩下去。

此主题策展正在更新中···

点击查看介绍→阅读是入口,清醒是出口,在这里遇见更清醒的自己。

隐藏内容为会员内容,前1000名199元终身,后涨价到399元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所有成功都是系统化,而一切失败都是碎片式

vip.jpg

点赞12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