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不断更新,建议购买会员永久查看
在过去的十五年里,我一直是个效率狂,对如何高效完成任务有了很多体会。但即便如此,我和大多数人一样,仍然会犯一个常见的错误——那就是试图同时做太多事情。
我们之所以难以在目标上取得真正的进展,往往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,而是因为精力被分散在太多方向上。
结果还没来得及看到成果,就已经身心俱疲。而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离真正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时,内心也会充满挫败感。
不过,在卡尔·纽波特的新书《慢速生产力(Slow Productivity)》中,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:如何在不透支自己的前提下,掌握真正的成长之道。
如果你对他还不熟悉,卡尔·纽波特是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的副教授,同时也是八本畅销书的作者,其中包括广受好评的《优秀到不能被忽视》、《深度工作》和《数字极简主义》。而他最新的这本《慢速生产力》,则提出了三个核心原则,非常值得一读。
在正式聊这三个核心原则之前,我们先来看看卡尔是如何重新定义“效率”这个概念的。
他指出,我们对效率的理解,其实已经严重偏离了它本来的意义。
在工业时代,效率指的是一个工厂一天能生产多少个零件,衡量的是“产量”。但当我们进入知识工作时代后,衡量标准却变得模糊了。我们开始用“忙碌的时间”来代替真正的产出,比如你在电脑前敲键盘的小时数,就被当作你是否高效的依据。这种错位的衡量方式,卡尔称之为“伪效率”。
这也正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感到筋疲力尽。我们被灌输一种观念:只要每天在电脑前坐满八小时,或者像某些人那样每天工作十二小时,就代表你很努力、很高效。
但实际上,那些看起来很忙的人,可能只是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琐事上。他们“看起来”很高效,但未必真的产出了什么有价值的成果。
卡尔认为,这种“以忙碌为荣”的文化,是导致现代人普遍倦怠的根源。我们开始讨厌自己的工作,总觉得必须随时在线,周末也要加班,甚至连开视频会议都成了一种精神负担。这一切的背后,都是因为我们错误地把“活动量”当作了效率的核心指标。
而《慢速生产力》一书所主张的,正是一场“慢革命”。就像快餐和慢餐的区别——前者追求速度,后者注重品质和可持续;又比如快时尚和慢时尚——前者廉价但短暂,后者更耐穿也更环保。同样的道理,我们也需要从“快效率”转向“慢效率”。
书中最有趣的一点,是卡尔回顾了历史上一些极具代表性的高效知识工作者,比如伽利略、牛顿和简·奥斯汀。虽然他们生活在几百年前,但他们的工作方式却值得我们今天借鉴。他们拥有极高的时间自主权,也正是这种自由,让他们创作出流传百年的杰作。
卡尔试图回答一个问题:如果你拥有完全的自由,想要创造出真正伟大的作品,那你会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?
他通过研究这些历史人物的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,并结合许多精彩的故事,总结出了三个关键原则。而这,也正是我们接下来要深入探讨的内容。
原则一:一次只专注少数几件事
【点击查看社群介绍】这个世界一切都有了,您只需要把它找到,用就行了!
隐藏内容为会员内容,前1000名199元终身,满额后改为年费,终身涨价到399元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