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H701】意义的追寻:为何我们无法忍受无意义的人生

【H701】意义的追寻:为何我们无法忍受无意义的人生—求知行囊阅览室
【H701】意义的追寻:为何我们无法忍受无意义的人生
此内容为付费阅读,请付费后查看
3.9
立即购买
未登录!建议您登陆购买可保存订单,永久查看!
付费阅读
已售 771

【点击查看】如何正确使用求知行囊阅览室

内容不断更新,建议购买会员永久查看

zhuce.jpg

“人无法忍受无意义的人生。”

——卡尔·荣格,BBC《面对面》访谈

人生的苦难在所难免,为了生存、为了好好地活着,我们需要意义——为了捍卫这份意义,我们甚至甘愿承受苦难与牺牲。

“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而活,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”

——尼采,《偶像的黄昏》

拥有意义的人能够克服并直面生活的困顿,而缺乏意义的人终将坠入虚无的深渊。

然而,荣格相信:我们必须敢于凝视最深沉的黑暗,因为正是在那里,我们才能找到熠熠生辉之物;若有东西能在黑暗中闪耀,你便知道,那才是真正的光。

他写道:

“用理想的观念填满意识,是西方神智学的一大特征,但它回避了与阴暗面和黑暗世界的正面交锋。人不是通过想象光明的形象而获得启迪,而是通过照亮(意识到)内心的黑暗。然而,后一个过程令人不悦,因此并不流行。”

——卡尔·荣格,《荣格文集第13卷》

在西方神智学(一种西方模仿东方传统的方式)中,人们过于专注于追寻光明的形象。

荣格告诉我们,要想在生命中找到意义,就必须让我们内心的黑暗浮现于意识,这才是“个体化”的真正功课。整合我们的“阴暗面”(shadow),才能赋予人格以完整。

要获得深刻的生命意义,我们必须穿越黑暗,才能最终走向那尽头的光明。

“据说,树若想长高向天,其根就必先下探至地狱。”

——卡尔·荣格,《爱雍:自性现象学研究》

荣格写道,西方与东方对于生命意义的看法截然不同:

“对于西方人而言,一个纯然静止的宇宙所带来的无意义感是无法忍受的。他必须假定世界有其意义。东方人则不作此假设,他自身即体现了意义。西方人感到需要去补全世界的意义,东方人则致力于在人自身之中实现意义的圆满,并为此将世界与存在从自身剥离(如佛陀)。我想说,两者都是对的。西方人似乎以外向为主,东方人则以内向为主。前者投射意义,认为意义存在于客体之中;后者则在自身内感受到意义。但意义,既在内,亦在外。”

——卡尔·荣格,《回忆、梦、思考》

那么,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?这个问题本身就极具迷惑性。我们不应将其视为一种可以通过简单答案就能达成的静态关系。

想要找到一个能瞬间让你的人生充满意义的普适信条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然而,人却可以调整方向,让自己的追求更有意义。寻找意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,它不断地塑造你,让你沉浸于现实,也让现实融入你的生命。

尽管“有意义的人生”这个说法随处可见,但它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。不过,我们可以换一个问法:“在何种条件下,一个人会感到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的?”

当一个人宣称他在追寻生命的意义时,他其实是在积极地认同某个关于生命意义的特定观念。这个观念为他提供了一个审视人生的框架或目标,而他则决心去实现它。这种实现的过程,会带来一种圆融、联结或找到生命重要性的感觉。

我们可以从“生命的积极看待”(positive life regard)这一角度来定义有意义的人生,它指的是:个体相信自己正在实现一个赋予其生命框架或目标的理念,而这个理念让他能够高度珍视自己的人生。

接下来,我们将探讨几种发展“生命的积极看待”的途径。

【点击查看社群介绍】这个世界一切都有了,您只需要把它找到,用就行了!

隐藏内容为会员内容,前1000名199元终身,满额后改为年费,终身涨价到399元。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所有成功都是系统化,而一切失败都是碎片式

vip.jpg

点赞109 分享